農歷五月初五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——端午節,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。
“端”字有“初始”的意思,“端五”指的就是“初五”,而按照干支歷法,五月正好是“午”月,“五”、“午”同音,“端五”后來也被稱為“端午”
端午節其他別稱,“午日節、五月節、龍舟節、浴蘭節”等。端午節起源于中國,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也就是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,后因戰國時期的楚國(今湖北)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,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;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、曹娥等說法。
端午食粽,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。粽,即“粽籺”,俗稱“粽子”,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、餡料和箬葉(或柊葉)等。由于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,粽形成了南北風味;從口味上分,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。端午食粽的風俗,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,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、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。
夏日的端午,又怎可少了龍舟競渡?賽龍舟歷史悠久,自古流傳,發源于中國,興起于漢代,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。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,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。龍 舟競渡分為請龍、祭龍神、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環節。棹影斡波,鼓聲劈浪,發揚激揚拼搏的精神,彰顯生命的力量。
民諺說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端午是入夏后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,正是疾病多發期,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艾草、菖蒲,艾葉(也叫艾蒿)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,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,菖蒲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,是提神通竅、健骨消滯、殺蟲滅菌的藥物。

端午節是一個美妙的節日,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,有一種溫馨浪漫的氣息。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,嗅著濃濃的甜香,都會有一種情懷滋生。時至今日,每到端午節,網上就會掀起甜粽與咸粽之爭,香甜可口的糯米粽,味道咸鮮的咸肉粽,哪一款是你的最愛呢?或咸或甜,都是人生,世間百味,都要品嘗,愿你收獲仲夏時節的假日悠閑,祝大家端午祥瑞安康!